视觉中国资料图
德国新选择党一举壮大,凸显了德国社会的诸多暗流。图为当地时间2017年9月24日晚,德国首都柏林,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德国新选择党。在当天进行的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中,持右翼民粹主义路线的德国新选择党最终赢得12.6%的选票,成为联邦议院第三大党。
2017年9月24日柏林时间18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19届联邦议院选举结束。如果将来以一种历史叙述的角度回顾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国68周年、德国统一27周年之际的这场大选,我们也许会称之为一个新德国的诞生时刻。而且,此新非彼新,对维新之气象鲜有期待,而更多掺杂了未知的忐忑。如此一来,首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就是,这场大选究竟何新之有?
德国联邦政治的新格局
按照克林顿阵营在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击败海湾战争英雄老布什的经典论断“经济才是关键,蠢货!”(It’s the economy, stupid!),德国今年的大选可谓毫无悬念。
德国经济的各项指标都处于数十年来,至少是统一以来的最好时期:失业率下降到3.6%(作为对比:欧盟平均失业率为7.6%,法国为9.8%,希腊为21.2%);财政部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从2014年开始为德国实现“财政黑字”(即财政盈余);拥有世界第一的外贸出超;股票指数屡创历史新高;经济正处于继1950年代“经济奇迹”之后第二个长期增长期……如此闪亮的经济成绩单,足以令各国政府和选民眼红,现任政府更应该笑纳选民的信任投票,继续执政才符合逻辑。
然而,在各政党与民众的感知中,这偏偏是一场奇特的、几乎没有赢家的选举,此乃一新。具体说来——
首先,成功维持了议院第一大党地位的联盟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是胜利者吗?虽然默克尔极有可能迎来第四个联邦总理任期,但是选举结果传到她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总部时,本计划大肆庆祝的党员和支持者陷入一片沉寂,原因是,联盟党32.9%的得票率意味着比上次大选流失了8.6%的选票,这是建国以来的历史最差成绩,而基督教社会联盟(基社盟)在巴伐利亚一党独大的局面也面临严峻挑战。
其次,与联盟党联合执政的社会民主党(社民党)是胜利者吗?前欧洲议会议长、德国内政的“新面孔”马丁·舒尔茨(Martin Schulz)率领的社民党不但没有能给德国带来任何变革的气象,而且支持率也从历史最差走向更差,从上届大选的历史低位继续滑落5.2%,勉强保住了20.5%的支持率和“全民党”的地位。
第三,其他小党是胜利者吗?左翼党和绿党保住了基本盘,分别获得9.2%和8.9%的选票,但是在德国政治生态以及选后政党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下降。左翼党不再是抗议选民的唯一选项,也不再是联邦议院的最大反对党,尤其在自己的传统优势地区东部联邦州失去了第二大政治力量的地位。绿党虽然止住了上届大选的下滑势头,但是未能达到自己成为议院第三大党的目标。只有重新进入议院的自由民主党有理由庆祝凤凰涅槃,10.7%的选票基本是对党主席克里斯蒂安·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个人魅力的充分肯定。
最后,首次进入联邦议院的德国新选择党(AfD)是胜利者吗?按照德国外长西格马尔•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的说法,德国新选择党(新选择党)进入联邦议院意味着,“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联邦议院大厦将第一次迎来真正的纳粹分子”。打着右翼民粹主义旗号的新选择党一举收获12.6%的选票,成为继联盟党和社民党之后的德国政治第三大势力,究竟意味着德国民主制度的成功,还是失败?无论如何,新选择党进入联邦议院对德国政党政治格局、民众心理、德国国际形象的冲击,将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国以来所面临的最大内政挑战,尤其这一点可谓新之又新。
大选之后,历史最大规模的联邦议院(709席)将迎来6个议会党团,这是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1876—1967)担任总理(1949—1963)之后德国政坛六十余年没有出现的多党派格局。社民党宣布不再寻求与联盟党组织大联合政府,联盟党与自民党、绿党组织三党联合政府——这一组合由于三党的标志性颜
时间: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