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旁碧桂园”是一句大家都熟悉的广告语,但究竟怎么回事好些人还不清楚。
其实碧桂园在马来西亚的柔佛州,距离新加坡只有两公里,一条浅浅的海湾将两个国家隔开,在马来西亚这边有大片的浅滩,碧桂园在这里填海造地,要打造一座超过20万人居住的森林城市,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建立一座未来概念的居住“岛国”,成为马来西亚靠近新加坡特区中的特区。
但这篇文章不想说碧桂园,只想说说碧桂园旁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说说那里吃到的美食。
柔佛州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也是九个拥有苏丹(世袭君主)的州之一。地理位置靠近新加坡,拥有大量的华人(华人比例在马来西亚排第三)。十九世纪4000华人从新加坡来到这里种植甘蜜和胡椒,促进了柔佛州的发展,也支撑起柔佛州的经济。
大量华人的到来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中华文化,特别是饮食文化。这里的餐饮不仅有中华料理的根,也结合当地食材,融入了当地元素,形成马来西亚特色美食。
肉骨茶是新马华人饮食文化的代表。华人刚来南洋非常不适合这里湿热气候,不少人患有风湿病,使用传统的驱寒治病要用当归、枸杞、党参、桂皮、熟地、西洋参、甘草等来煮药,因为忌讳药字,改称为“茶”。
一次有人粗心把一些猪骨头放入了“茶”中,结果这肉茶汤不仅治病,还非常的好喝,吃药成了乐趣。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进,这种“药膳”不促进了美食文化,也成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美食。
肉骨茶有不同的做法,主要是使用猪的排骨,配以枸杞子、桂圆、陈皮、白胡椒、甘草、八角等中药、香料慢火熬煮三四个小时,再加入调料,吃时再加蘸料。我们吃的这个还加入了很多的鲍鱼,是比较奢侈的一种做法,肉香汤鲜,回味无限。据说不同的店口味不同,都有自己熬煮秘方。
老鼠粉同老鼠没有关系,却是客家餐饮的传承。老鼠粉也叫“老鼠粄”,源于广东梅州大埔一带,因为两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惯称粉为“粄”,因此称为老鼠粉“粄”。我曾在梅州吃过“正宗”的老鼠粄,同这里吃到的相比要清淡和传统的多。新山我们来到的是一家叫“金都海鲜”的大排档,这家饭店最有名的两道菜之一就有“锅仔老鼠粉”。同梅州的老鼠粉比这个要奢华很多,不仅加入了大量的海鲜,还有些咸鱼,吃起来口味重了些。
马来西亚的华人大多来自福建与广东一带,但口味要重很多,不仅调料使用的多,似乎加入的盐也多了,同新加坡的的清淡比,似乎让我找到了东北菜的味道。
还是这家店的另一道名菜是“黄金蟹”。这里四面环海,最不缺的食材就是海产品,不仅品种多,个头也是非常的大,当我把这个一斤多重的大螃蟹拿给他们看时,一个小伙伴惊呆了。
不屈的蟹子同我的镜头较劲,如果完全放开估计会夹断我的镜头。
最后做成的蟹子用大盘子端上来,浇上金黄的汤汁,让你不仅先想吃蟹肉,汤汁也不自禁要吮干净,然后啧啧称赞。问餐馆老板这又鲜又香的汤汁用了什么材料,他笑笑“这是秘密,不能外传的”。
这家店还有一个菜让我们吃的不可思议,就是“麦片大虾”,具体做法好像是裹了咸蛋黄炸后又粘了一层麦片。这么大个头的虾仁真不多见,快赶上了女孩子手了...
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大虾与大螃蟹上了,这条清蒸的鲳鱼似乎没有引起人们太多注意,后来导游说,这条鱼很名贵的,他们也只是过年时才能吃一条...
这次我们入住的是碧桂园的凤凰酒店,这里的餐饮很精致,同外面相比要清淡和花色衫讲究。
大饭店的菜品精致,但菜量少,吃起来不够尽兴,只能是“品”或“尝”,不如外面吃的畅快淋漓。
离开的最后一天晚上再次去吃大排档,这次是一家叫“蔡记海鲜”的更简易排挡,但人却满满的,如果不是提前一天预定了座位,估计排到半夜或许才能吃上。
麦片鱿鱼同前一天吃的麦片大虾,似乎做法相同,口味也相近。
大鱼直接用盆上来的,蒸的鲜嫩火候正好,浇汁入味,香、咸、甜,难得的美味。
但这里做的最好吃的还是螃蟹,一种辣椒螃蟹,一种忘了具体叫法,这两盘子螃蟹一端上来,大家就不淡定了,有没有在我的图片里看出问题?对,已经夹走好几块了。
大排档不讲究卖相,但味道却是至极的,这里的螃蟹都是硕大个头“蟹王”,一个就可以把人喂饱,加上制作时佐料的入味,吃起来真的不肯放下了。
其实马来西亚的美食是多元化的,我们只是吃了比较大众的华人餐饮,而对于马来和印度美食这次没有涉猎。我上面所介绍的也只是个人印象深些的,并不能代表马来西亚的美食,另外还有好吃的椰子炖鸡汤、黑胡椒羊排、豉汁蒸魔鬼鱼、薄荷手撕鸡、海味煲等,由于篇幅限制不一一介绍了,只是想说这里的餐饮美食太丰富了,价格比相邻的新加坡要便宜很多,特别是吃海鲜非常实惠。
住碧桂园,至少你不会亏了自己的胃啊!
时间:201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