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王国位于欧洲北部日德兰半岛上,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联合国首次发布了“全球幸福指数”报告,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幸福程度进行排名,丹麦荣登榜首,成为全球最幸福国度。
丹麦政府重视国家教育事业,注重智力开发,无论在文学、哲学领域,还是在物理学、电磁学领域,都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在世界上颇具影响力。
早在1814年,丹麦就开始实行7年制义务教育,是世界上实施义务教育较早的国家。目前,丹麦的基本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其中小学和初中构成义务教育,中间不举行升学考试。丹麦教育是如何造就人才的?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期末没有“成绩”的成绩单
丹麦的孩子交给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绩单”,上面没有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的分数,也没有老师的评语,更没有排名。事实上,这份成绩单是由孩子自己或写或画完成的,上面只有四个格子,分别是“最喜欢的事情”、“最讨厌的事情”、“最擅长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学习的事情”。
许多还不会写字的孩子,在四个格子里甚至只用图画表达。这份“四格成绩单”是每学期末老师与家长面谈的根据,谈话的重点不是成绩,而是孩子的发展、个性以及与同学的相处。丹麦儿童教育从“人”出发,每个阶段都有清楚的重点。幼儿时期,重点在孩子适应能力和社群能力的培养;年纪稍长,重心逐渐转移到好奇心的激发,训练孩子跨领域的知识运用,探索兴趣,多元认识自己。到了年纪大一点的小学生,教育的重点则转移到团队合作和主动探索知识方面。
一位丹麦受访者告诉我们:“丹麦的孩子,有作为孩子的自由,他们被允许有时间、空间玩耍,接近大自然、爬树、跌倒等,而不是从小就逼迫他们学习技巧。”
一份丹麦政府与oecd(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合作的《丹麦的幼年教育及照护政策》报告中也强调,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能力,幼稚园必须确保孩子能与其他人互动,先决条件是孩子能有开放、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心。
不追求高分,却有六成学生热爱数学
。在哥本哈根市郊的hellerup初等学校,一群五六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正聚精会神地研究他们的“创新”计划。他们决定用“火箭”表现创新主题,用纸张、少许金属片和氢气球做成火箭,并且发射成功。在这所有600人的学校里,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坐在课堂里听讲,另一半时间则利用这种计划的方式学习。
丹麦许多初等学校都采用这种计划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跨领域知识。以“创新”计划为例,它长达四个星期,这群孩子每天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两点,或者在教室里、或者在图书馆研讨这项作业,每组都有一个四年级、一个五年级和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不是被动地听课,而是主动做实验或上网查资料。
更特别的是,包括丹麦文、数学、英文、it(信息科技)和科学等八个不同领域的老师,也打破各自授课的框架,在一旁随时给予协助、激励。孩子们在他们探索的主题上,可以同时吸取丹麦文、英文、数学和科学等跨领域的知识。
除了“创新”计划,学校也设计了“怪兽”计划和“如何活出好生活”的科学计划,也有例如“友情”等加强学生的社会化能力的课程。“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们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我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可以很快乐。”hellerup的校长克鲁·诺特福说。
从中国移民到丹麦的孙少波、梁琴夫妇告诉我们,他们7岁的女儿经常在学校玩一整天,但这些游戏设计的目的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习。例如,某个星期的主题是非洲,老师便带着孩子们玩各种非洲游戏,讨论非洲有什么动物、有什么语言、跳什么舞、睡什么床。
丹麦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养成了主动、好奇的精神,并且喜爱学习。在oecd针对15岁学生所做的国际学生评鉴计划中,丹麦孩子的分数表现也许不是非常出色,但当被问到“为什么做数学题”时,59%的学生选择“因为我喜欢它”,远远高于oecd平均的38%。
时间: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