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告诉你什么是起跑线上的“平等”与“差异”

移民芬兰

长按识别二维码

移民芬兰
请联系我们

手机/微信:18310566198

提供免费专业评估,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络!

提交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才是真正的“起跑线上的平等”?熊猫出国对比了芬兰和中国的教育,特地发布此文送给专注于子女教育的你!

  一、起跑线上的"差异"与“平等”

  提到起跑线,首先要弄清:人生是一段百米冲刺,还是一场马拉松?如果是百米冲刺,你起跑快一点、早一点,确实能让你赢的机率变大。可人生偏偏是一场马拉松,从小学入学到大学毕业,你要跑16年,甚至更多年。

  站在起跑线上的每个孩子,必然有差异:一是家庭条件、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二是儿童自身成长速度的不同、个性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

  芬兰的幼儿教育day care center(日托班,学前教育),承认和正视了家庭的差异,无需担忧自己的家庭出身、家庭条件,无择校问题、学区房问题。因为每个学校的师资配置、学校资源,国家都有标准,从制度上做了保障。基于公平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无需拼爹。这才是真正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面对每个孩子的差异,芬兰幼儿教育制度做了什么呢?从师资配置上,每个 day care center的教师,只能带3、4个孩子,教师必须有教育学专业背景,或者是自己有丰富带小孩的经验,才能从业。因为数量少,这样教师能够去关心每个孩子的情绪,去观察每个孩子的状况,因材施教才能展开。

  二、为什么芬兰教育有这样的“平等”

  芬兰这样的小国,人口只有550万(仅是上海的四分之一),他们早早就意识到:人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国家和社会没有本钱让任何一个孩子被教育制度早早地淘汰,他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国家的建设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而孩子一旦跟不上学习,不喜欢学习,如果不再从制度层面上去特意照顾、帮助和鼓励孩子热爱学习(在芬兰,学习的概念很广泛,在学校不仅学知识、艺术类课程,还会学做手工,织毛衣、用木头做物品这样的生存技能也要学习),那么多年以后,社会要为这些长大后的孩子们,付出更大的社会成本。更糟的是,这些国民素质的缺口,日后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矫正和改善。

  三、我们的教育制度到底基于什么?

  我们的教师,他们同样知道“要去平等对待、等待每一个孩子”的理念,可是实际工作中可行吗?我们的教学任务、教育大纲已经把教师死死困住。以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为例,一个学期要教完这本书(8个单元),两个月要教完一个单元(6篇课文+一首古诗+单元综合),也就是说,一个星期内五天工作日,有7、8节语文课要教完4篇新课,这样,教师基本每天都要教一篇新课文,每篇新课要教会8个左右生字,以及词语、遣词造句、背诵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角度考虑,有必要。教得内容多是为了筛选,是为了选拔人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确实能达到这个要求,脱颖而出。那那些中等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怎么办?

  教育制度制定者们,名义上说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制度上又设置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实质上是在选拔人才,用繁重的学习任务,把学习能力强者筛选出来,没有顾及每个孩子、甚至每个人的价值。所以就出现了,那么多家长为学区房,为重点学校而努力,终于看清我们的教育哪里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明明是为了“竞争”。

时间:2019-05-13

相关资讯

芬兰移民项目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