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

移民摩尔多瓦

长按识别二维码

移民摩尔多瓦
请联系我们

手机/微信:18310566198

提供免费专业评估,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络!

提交
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

作者 大熊(熊猫出国原创版权)

      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英语:Chisinau ,罗马尼亚语:Chișinău,俄罗斯语:Кишинёв,德语:Kischinau,波兰语:Kiszyniów,乌克兰语:Кишинів,或意第绪语:קעשענעוו,)是摩尔多瓦共和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摩尔多瓦的工业和商业中心。基希讷乌位于该国中部的Bac河畔。据2014年人口普查的结果该市的人口为532,513人,而基希讷乌市(包括该市及其他附近社区)的人口为662,836人。基希讷乌是摩尔多瓦最经济繁荣的地区,也是最大的交通枢纽,基希讷乌机场的航班飞往欧洲和亚洲各地。

 

基希讷乌

基希讷乌


      基希讷乌的名字来源目前没有确切的历史考证,有个烂漫的说法是古老的罗马尼亚语单词chişla(意为“春天”,“水源”)和nouă(“新”)的组合。意为“新春”的美好寓意。

      基希讷乌成立于1436年,当时还只是一个修道院村庄,是摩尔达维亚公国的一部分(从16世纪开始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但仍保留其自治权)。到19世纪初,基希讷乌是一个拥有7000名居民的小镇。名副其实的小地方。一直到到1834年,由于开始规划发展计划,开始出现了宽而长的道路和城镇景观。从1836年5月26日至1836年10月13日,建筑师Avraam Melnikov建造了CatedralaNaştereaDomnului,开始拥有一座宏伟的钟楼。1840年,由建筑师Luca Zaushkevich策划的凯旋门建筑。在此之后,基希讷乌开始建造许多建筑物和各种地标。到1862年,其人口增长到92,000,到1900年增长到125,787。

      在19世纪后期,特别是由于俄罗斯帝国反犹太主义情绪的增长,许多犹太人离开俄罗斯选择在基希讷乌定居。到1897年,基希讷乌46%的人口是犹太人,超过50,000人。俄罗斯十月革命后,并入罗马尼亚,截至1919年,基希讷乌人口估计为133,000人,成为罗马尼亚第二大城市。1918年至1940年间,该市中心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新工程。罗马尼亚向该省提供了重要补贴,并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启动了大规模投资计划,扩大了铁路基础设施,同时启动了一项消除文盲的广泛计划。

      1927年,由雕塑家AlexandruPlămădeală创作的斯蒂芬大帝纪念碑竖立起来。1933年,通过将Iaşi大学农业科学科转移到基希讷乌,作为农业科学学院,建立了该地区的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

      1940年11月10日,基希讷乌发生了毁灭性的地震。在震中测得的里氏7.4(或有说里氏7.7)祸不单行,还没从地震的破坏中恢复回来,接着1941年6月的第二次大战,罗马尼亚与德国同盟向苏联宣战。基希讷乌遭受巨大破坏。战争结束后被并入苏联。20世纪5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并且建设了很多具有苏联风格的建筑。1977年3月4日,这座城市再次受到毁灭性地震的震动。

      基希讷乌位于德涅斯特河的支流Bac河上,位于北纬47°,东经47°55',城区面积120平方公里(46平方英里)。整个大区域包括635平方公里(245平方英里)。这座城市周围土地平坦且肥沃。

      基希讷乌拥有潮湿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夏季温暖,冬季凉爽多风。冬季最低温度通常低于0°C(32°F),尽管它们很少低于-10°C(14°F)。在夏季中,平均最高温度为约25℃(77°F),但是,夏天温度偶尔在市里会达到35至40℃(95至104°F)。虽然平均降水和湿度的夏季期间相对较低,有基本少有风暴等灾害。春季和秋季温度在16至24°C(61至75°F)之间变化,在此期间降水量往往低于夏季,但降雨频率较高且较为均匀。

行政区域
摩尔多瓦在行政上划分为3个市,32个区和2个自治单位。人口662,836居民(截至2014年),基希讷乌市(包括附近社区)是这些城市中最大的。

除了城市本身,市政当局还包括其他34个管辖地:6个镇、2个乡和12个集体社、14个小组。截至2014年人口普查的人口显示在如下:

城镇:
Chișinău (532,513)
Codru (15,934)
Cricova (10,669)
Durlești (17,210)
Sîngera (9,966) 
Dobrogea 
Revaca
Vadul lui Vodă (5,295)
Vatra (3,457)

乡村:
<
时间:2018-11-25

相关资讯

摩尔多瓦移民项目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