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纯净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里加成为波罗的海沿岸最重要的中心城 市。800多年曲折的历史给里加留下风格多样的建筑和丰富多元的文化,作为当之无愧的欧洲文化之都,里加绝对是值得探访的目的地之一。
关于里加城市的起源,有个神奇的传说:大块头克里斯多夫身高力大,经常背人渡过道加瓦河(Daugava) 。有一天,正当他背着一个孩子渡河时,突然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重,他使尽全身力气过河后便精疲力竭昏睡过去。等他醒来时,发现孩子早已不见踪影,却留下一大盒黄金。大块头克里斯多夫死后,人们便用这些黄金建造了最初的里加。
如今,道加瓦河与一条窄小的城市运河将里加一分为三,老城位于道加瓦河右岸和运河之间,道加瓦河右岸的老城外通常被称为新城,而道加瓦河的左岸则是旧城。
老城 里加之心
自由纪念碑是城市古老和现代的分界线,它建成于1935年,象征着拉脱维亚的自由、独立和主权。碑顶的自由女神手举三颗金色五角星,分别代表拉脱维亚的三个地区,上面还铭刻着“为了祖国和自由”。从纪念碑下的自由广场出发,穿过波光潋滟的小运河便来到了里加老城。这座始于13世纪的老城至今风姿绰约,百余座精致且风格迥异的建筑让里加老城于1997年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老城,几乎所有游客都会努力仰头找寻“黑猫”。城中心,一座高楼的双塔尖上各有一只翘尾躬身的猫咪雕塑,这在将黑猫定义为不祥之兆的欧洲极为少见。当然背后的故事也相当传奇:“猫屋”的主人是富有的拉脱维亚商人,被当地商会“大基尔特”拒绝加入后极其不满,于是在商会对面建造了这幢高楼,在楼顶塔尖上放了一对黑猫雕塑,还故意让黑猫的屁股对着商会,以表不满。后来通过法庭解决了争端,但“猫屋”还是保留了下来,只是把猫的屁股调转了方向,让猫头对着商会。
如果你稍稍留意,还会发现老城里有不少的屋顶上都站着一只金光闪 闪的大公鸡,它们是这个城市又一个独特的标志。当地人笃信公鸡能驱魔避邪,自古以来就是吉祥的标志。视角最佳的要数几百米外的圆顶大教堂,又称“多姆教堂”,它于1844年制作的管风琴巨大而精美,是教堂的镇殿之宝,在金碧辉煌的教堂内部还可以找到当年被洪水淹没的痕迹。
飞艇库中的美食市场
里加中央市场是欧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集市,更为独特的是市场竟然位于德国齐柏林飞艇的机棚之中。五座巨大的拱 形机棚各司其职,分别成为鱼类、肉类、奶制品、生活用品和农产品的分类销售大厅。大厅外如今也是人潮涌动,新鲜的水果蔬菜,千奇百怪的土特产,实惠多样的廉价服装,还有各种鲜花。这里全天营业,晚上会提供摊位给小规模经营的农户,让他们有机会销售自己的产品。想了解和品尝当地人的日常饮食,中央市场绝对是不二之选。
新艺术 新生活
里加新城在温婉的城市运河右岸,与老城隔河相望。丽笙酒店(Radisson)大概是这一带最高的建筑,虽然因为外形突兀而饱受当地人诟病,但顶楼的SkyBar是眺望新、老里加城的绝佳地点,炫酷的环境和时髦的音乐也吸引了不少当地新潮的男女。在摆脱苏联统治后的20多年间,里加积极并迅速地向欧洲靠拢,最明显的就是年轻人的衣着时尚前卫,自信友善且面带微笑。
拉脱维亚人的家庭观念很强,追求生活品质和情趣。每年开学日的一大早,里加街头就会随处可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孩子们,手捧各色鲜花走向学校。父母大多也盛装随行,如同节日般在学校门口合影留念,场面之温馨让旁观者无不动容。新城崛起于19世纪末,经济的空前繁荣带来了城市的迅速扩张,在资金与技术的推动下,短时间内几百座风格独特的石头建筑在里加拔地而起,成为欧洲新艺术建筑的经典。
图书馆与博物馆
道加瓦河的右岸原本平淡无奇,这片旧城区里散落着简约的民居和废弃的工厂,在里加老城的光环下显得灰暗和落寞。然而2014年投资3亿美元的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在河右岸完工,成为里加引以为荣的新地标。被命名为“光之城堡”的新图书馆由拉脱维亚籍著名建筑师古纳·柏克兹(Gunnar Birkerts)领衔设计,外形酷似一座“不对称的玻璃山”,大面积的透明玻璃与不锈钢墙体、曲折的屋顶结合,颇具现代主义风格。
图书馆向西不远的一个废弃火车站,被改建为拉脱维亚铁道历史博物馆。在室内展区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不仅能了解拉脱维亚的铁路发展史,还可以控制模拟的铁道信号系统,甚至在仿古站台还能买一张车票。拉脱维亚人向来对铁路旅行情有独钟,19世纪30年代开始,火车就带着游客驶往夏日的森林和湖泊,通往莫斯科甚至北京的线路更让里加人心向远方。眼下, 铁路部门正计划恢复一些怀旧风格的老式列车,届时就能与身穿仿古制服的列车员一 起,华丽丽地驶向波罗的海之滨了。
时间:2017-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