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波罗的海,一般国人可能都不太熟悉。如果对初中地理课本还有印象的人可能会想起这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但除此之外,波罗的海的确没什么名气。在这不怎么出名的波罗的海的东南坐落着三个小国,从南往北依次是:立陶宛、拉脱维亚及爱沙尼亚。要说波罗的海没什么名气,那波罗的海三国估计就更没什么名气了。喜欢篮球的人大概知道立陶宛的篮球队不错;熟悉IT的人可能知道爱沙尼亚的IT产业不错;对欧洲文化感兴趣的人大概知道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曾经当过一年的欧洲文化首都。稍微往远了说,许多人大概还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在一众加盟共和国中率先宣布独立,成为推到苏联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苏联解体后的三国在一众独联体国家中也显得特立独行。随着俄罗斯的影响力日渐式微,三国更是毫无阻碍地就加入了欧盟。反观想要步三国后尘加入欧盟的乌克兰现在却还在内战的泥沼中挣扎。
波罗的海,这个世界尽头被遗忘的角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怎样的际遇?在近代以来,是如何被纳入苏联的版图的?在苏联大厦将倾之时,波罗的海三国又为什么这么急于脱离苏联?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为何能轻易地就加入了欧盟?要想充分了解夹在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波罗海三国的现实处境,我们要回到故事开始的时候——公元十三世纪的欧洲。
一战后重新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国界线与现在一致
被基督教遗忘的角落
十三世纪的欧洲早已是基督教的天下。西边罗马教廷依旧处在它的黄金时代,虽然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国家已经疲态初现,但是天主教世界还是团结统一的,西欧离数百年后血腥的宗教战争还很遥远。东边的拜占庭帝国虽然在十三世纪初经历了君士坦丁堡沦陷的噩梦,但是之前数个世纪的传教努力已经使得东正教在东欧的斯拉夫人中广为传播。这时候整个欧洲唯一被基督教传教士们遗忘了的角落就是欧洲东北角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波罗的海周边区域自然资源丰富,立陶宛人和拉脱维亚人的祖先在古罗马时期就开始和罗马人从事贸易,用波罗的海产的优质琥珀换取罗马人的金属制品。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Tacitus)在他著名的《日耳曼尼亚志》(The Germania)中对于波罗的海地区的记载也是历史上对于该地区最早的文字记载。从五世纪开始,许多斯拉夫人及斯堪的纳维亚人开始来此经商。波罗的海地区成为连接东斯拉夫人及君士坦丁堡的商路上重要的中转站。虽然说波罗的海地区商业历史悠久,但是本土的波罗的海原住民大部分都是农民,还处于原始的部落社会阶段,以独立部落甚至家庭为单位零星地散布在整个波罗的海地区。北部的爱沙尼亚人没有任何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组织,完全是一盘散沙的自由农民。中部的拉脱维亚人虽然组成了许多小的封建领地,但是与西欧此时的封建制度不同,并没有一个类似国王的权力中枢统领这些小的封建领地。南部的立陶宛人是波罗的海原住民中唯一建立了国家的,他们在十三世纪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社会组织程度的不同也直接影响了此后三国原住民在应对十字军时不同的结局。但是至少在十二世纪末期,组织能力低下这个缺陷还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影响,反正并没有什么强大的敌人觊觎这一地区。三国的原住民都信仰类似北欧原住民的原始多神教,在他们看来,高山、流水、森林和大海中生活着精灵,而除了精灵外世界还由众神管理。当时一个典型的波罗的海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度过,可能农闲的时候去海边捡一点冲上岸的琥珀,卖给经过村庄的斯拉夫或德意志商人,换取一些金属器具,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
英诺森三世的雄心
然而,这一切在1198年全部改变了。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在这一年的一月份才刚刚被选为教皇,此时年仅三十七岁的他可以说是年少得志,是罗马天主教历史上最年轻的教皇之一。他选择了英诺森作为自己的教名,很可能就是为了追随十二世纪早期树立了教会权威而打压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教皇英诺森二世。而英诺森三世面对的是一个有些棘手的环境,首当其冲的就是萨拉丁在1187年率领穆斯林世界夺回了圣城耶路撒冷。而重新夺回耶路撒冷也成了英诺森三世的工作重心。为了发动一次新的十字军东征,教会需要更多的收入及土地来支持骑士团的开销。同时正处在十字军东征高潮中的西欧无法容忍在欧洲东北角竟然还有这么一大块异教徒的土地,而英诺森三世对于东方信仰东正教的罗斯诸国也心存疑虑,担心波罗的海人会因为斯拉夫人的渗透而皈依东正教。因此英诺森三世在被选为教皇的第一年就授权发动了对北方的圣战,打破了波罗的海原住民们的和平生活。
年轻的教皇英诺森三世
在教皇的召唤下,公元1201年,德意志贵族,不莱梅的阿尔贝特·冯·布克斯赫夫登(Albert von Buxhoevden of Bremen)在里加创建了圣剑兄弟骑士团,开始对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异教徒们发动攻击:鬼子正式进村了。波罗的海人社会组织程度低下的缺点此时终于显示出了其致命的后果。由于西欧天主教社会不论是在武器技术还是社会组织形式上都比波罗的海原住民高出许多,征服彼时一盘散沙的爱沙尼亚人和拉脱维亚人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阻碍。到1227年骑士团已经成功占领了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当地的原住民小领主及农民被迫接受天主教信仰及德意志上层的统治。现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异教徒只剩下立陶宛人了。
骑士团从里加出发逐渐占领深红色的丹麦占领区之外的整个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把战火引向立陶宛,并于1236年在立陶宛北部的索勒爆发大战
立陶宛人的卫国战争
面对来势汹汹的天主教骑士团,立陶宛人不得不组织起来。1219年,立陶宛贵族们确立了国内的政治组织架构,在全国的二十一个公爵中选出了五位领袖,这其中就包括日后成为立陶宛国王的明达哥斯(Mindaugas)。但是当时这两人都并不年长,史学界推测他们都是继承了家族的爵位。由此可以看出明达哥斯出生于立陶宛当时最显赫的几个贵族家庭之中。由于立陶宛本国缺乏历史记录,明达哥斯是如何从五名领导贵族中脱颖而出,并最终成为立陶宛人民的领导者的这一过程已不可考。而立陶宛邻国的史书对于明达哥斯崛起的过程有不同记载。有的说他是通过家族联姻一步步爬上权力顶峰的,也有的说他心狠手辣地杀害和放逐了他的许多政敌。但不论过程怎样,到了1236年时,圣剑兄弟骑士团的官方记录已经把明达哥斯称为全体立陶宛人的领导者。也正是在1236年,罗马教廷新任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向骑士团下达了对立陶宛的圣战诏书。圣剑骑士团终于开始向波罗的海地区仅剩的异教国家进发。
骑士团选定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处在条顿骑士团控制的普鲁士及圣剑骑
时间:201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