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立陶宛,稍有了解的人就会想到琥珀,因为全球琥珀蕴藏量的95%在这里。立陶宛也是一个古国,历经多次独立和亡国,最终于1990年3月11日宣布独立。立陶宛国土面积和人口仅为江苏省的3/5和1/26,却有着欧洲小国的精致和典雅,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欧洲最大的巴洛克古城
首都维尔纽斯老城有1000多座古建筑,是欧洲最大的巴洛克建筑群,1994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们从著名的“黎明之门”(老城南门)入城,步行穿越古老的小巷,顺城堡山坡道爬山,站在红色八角形城堡三层古塔上举目远眺,市容美景一览无余。
维尔纽斯有40多座教堂,最著名的维尔纽斯大教堂装饰极尽华丽,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教堂。教堂用红砖砌成,砖的形状有30多种,尖顶上的砖花精雕细刻,让人眼花缭乱。据说,拿破仑东征经过这里时,被教堂的精美吸引,曾想把它“放在手心里带到巴黎去”。
著名的十字架山有上万个十字架插满山头,一块石碑上写着:“感谢你们,立陶宛人,这座山向全世界见证这块土地上人民的信仰!”表现了立陶宛人民的民族性格和坚韧勇气。
维尔纽斯只有50万人,用步行感知这个城市非常惬意,没有行色匆匆,只有悠闲轻松。老城小巷就像包罗万象的博览馆,住户门前和窗台上摆满鲜花盆栽,小商铺墙上挂着花花绿绿的商品。看着喝着咖啡的人们,推着婴儿车的母亲,骑着单车的学生,我的心情变得格外轻松,开心地呼吸着这里的新鲜空气。
行走在内里斯河桥上,我似乎听到波罗的海低吟的涛声和历史浪花洗涤后的古老故事。突然,我的目光被桥下一群紫色俏女郎吸引过去:一位头戴白纱的女子被簇拥着,按照古老的习俗,婚礼前和闺蜜一起告别少女时代,她们正在经常玩耍的地方合影留念。
傍晚,我们回到维尔纽斯大教堂前的广场,不少年轻人在广场上玩起轮滑,还有手拿鲜花等待恋人的年轻人、三五成群说着笑着的姑娘、熙熙攘攘的游客。三轮车和马车在广场边有序地招揽游客,与古城的宁静相反,这里非常热闹,也成了夜生活开始的地方。
屹立水中的岛屿式城堡
特拉凯曾是立陶宛大公国首都,有30多个湖泊,林木茂盛,湖水清澈,是天然的游览胜地。特拉凯湖中屹立着用红砖建造的城堡,远远望去,蓝色的湖水、绿色的树林、红色的城堡……尤其是在阳光照耀下,古堡随着风浪起伏,让人有种梦幻般的感觉。
我们沿着长长的栈桥步行进入城堡高墙。城堡是相互关联的群体防御工事结构,城墙十分坚厚,四周建有中世纪骑士风格的圆锥尖顶瞭望塔,这是波罗的海地区唯一的水上城堡。
特拉凯城堡经过多次战火摧残,19世纪时仅剩下一堆颓垣败瓦。20世纪70年代进行全面修复,基本恢复原貌。修复后的城堡成为民俗历史博物馆,展出工艺美术作品,出售工艺纪念品、旅游纪念品和邮票等。一楼展厅内陈列大量的图片和资料,生动详细地介绍了立陶宛的历史、战火场景和民族文化等内容。二楼展厅是古堡文物,那些散落的旧银币,印证了立陶宛的历史,透过丰富的展品,让人们看到了立陶宛辉煌的过去。古堡内收藏的很多立陶宛古代艺术珍品,绝大部分都是真品,吸引很多游客驻足观赏。据介绍,博物馆大厅定期举行音乐会,完全是民族特色,我们参观的这天没有演出安排,有点遗憾。
走出城堡,回看那四面环水的雄伟建筑,橙红色的建筑群与周边的森林、山丘一起衬托在蓝天碧水之中,让我们看到那个年代的人们,似乎比其他任何时期更充满传奇色彩。我顺着城堡围墙沿小岛岸边走了一圈,看到湖中有人在游泳,有人玩着帆船,还有人在划艇。这座举世闻名的城堡,已经成为立陶宛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度假胜地,也是水上运动的理想天堂。
晶莹剔透的“女神的眼泪”
立陶宛琥珀蕴藏量占全球总量的95%,据说在波罗的海岸边,常有琥珀被风浪吹到沙滩上,俯拾即是。琥珀是立陶宛的著名特产,维尔纽斯的琥珀商店几乎是一家连着一家。
琥珀是千万年前松树分泌的松脂,后来沉入海底,经地质演变硬化成的化石树脂,表面有纹路,内部可见气泡、昆虫或植物碎屑,特别是“虫珀”尤为珍贵。在放大镜下可看到虫珀里的昆虫像活的一样,甚至虫腿上细小的茸毛也清晰可见。据说,琥珀中最多的昆虫是蜘蛛,有260多种。端详着这些昆虫的命运被定格在这小小的琥珀中,不禁让人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立陶宛人视琥珀为“女神的眼泪”,传说女神爱上渔夫,幸福地生活在琥珀宫里,雷神发现女神爱上一个普通人,非常不满,愤怒地击碎琥珀宫,杀死渔夫。女神伤心地流泪,海浪把“女神的眼泪”带到了岸边,变成了琥珀。我看到立陶宛街头的海报和宣传画上,恐龙嘴里都衔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琥珀。据介绍,立陶宛历史上曾将琥珀当货币使用,建立了通往罗马的“琥珀之路”,还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相连,形成连接中国的琥珀贸易路线,琥珀工艺品开始在中国流行。
我们来到立陶宛琥珀博物馆,这里可免费参观。地下室陈列琥珀原石,看上去像个地质博物馆;一楼和二楼展销琥珀饰品和工艺品,各种式样琳琅满目。在维尔纽斯琥珀一条街,有几十家琥珀小店连成一片。立陶宛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琥珀没有假货,购买还可以退税。琥珀店内人头攒动,看着千姿百态的项链、戒指、挂件、胸针、摆件,许多人心动不已。我们同行的文友也纷纷解囊选购,大家动心的原因是这里的价格仅为国内的1/3,觉得这里的琥珀货真价实,再不出手就太可惜了。
最不像中餐馆的“中餐馆”
立陶宛人的饮食注重菜肴要熟透,菜品油重,微辣,不喜欢太咸。以面食为主,爱吃猪牛羊鸡鸭肉和鱼类,蔬菜喜欢土豆、卷心菜、豌豆、西红柿、洋葱、黄瓜等。
导游李先生是北京人,在东欧一带打拼20多年,对立陶宛的饮食文化很有研究,他带我们在维尔纽斯一家比较有名的酒店用餐,让我们品尝了立陶宛的美食,大饱了口福。
立陶宛的国菜叫做“赛普里奈(Cepelinai)”,我们中国人喜欢叫它“土豆肉饼”。赛普里奈是用土豆粉打成的面团,中心灌以黄油、猪肉粒、白菌,表皮撒些洋葱,煮熟后蘸着奶酪吃,感觉吃的根本不是土豆,有一种特别的韧劲口感,味道非常鲜美。
我们还品尝了立陶宛的传统美食黑面包和甜菜冷汤。立陶宛最传统最基础的食品就是黑面包,差不多一天三餐都要吃。传统的黑面包有发酵面包和烫面面包两种,发酵面包需要发酵一个晚上,而烫面面包需要发酵3天以上。甜菜冷汤是立陶宛的特色菜,看上去是粉红色的,但绝对不是用颜料调配出来的,而是用红甜菜根和一种当地特有的传统酸奶油调制出来的。甜菜冷汤不浓稠,里面有甜菜根丝、黄瓜丝等多种蔬菜,很有营养。汤的味道很清爽,配着粉粉的烤热的马铃薯吃,感觉挺舒服的。
离开维尔纽斯的那天中午,李先生带我们在一家中餐馆用餐。进了餐馆,我看到餐馆装饰很有民族特色,窗格木栏,烟囱壁灯,还有八仙桌,身穿民族服装的服务员穿梭忙碌,也顾不上招呼我们。坐下点菜,菜单上没有中文,里面的客人也基本看不到中国人。再仔细一看,连那些服务员也都是洋妞,只有厨师是中国人。李先生告诉我们,立陶宛人非常喜欢吃中国菜,认为中国菜美味可口。但是,立陶宛的华人华侨很少,更少有人在这里投资餐饮,维尔纽斯目前两家中餐馆,所有服务员和老板都是洋人,只有厨师是从中国聘请来的。我听了很是感慨,这也是我走了近百个国家见过的最不像中餐馆的“中餐馆”。